2024年12月15日上午9点,在理学院106教室,王希胤院长为全院研究生党员同志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党史专题党课——《党史上的三中全会》。此次党课是学院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一环,旨在帮助大家深入理解党史上历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新时代背景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党课伊始,王院长通过对党的历史发展脉络的简要回顾,引导大家思考三中全会在党史中的特殊地位。王院长指出,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政治时间节点,每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解决重大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重要时刻,代表着党对国家发展大局的精准把握与历史责任的担当。
王院长深入分析了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每一次三中全会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逐步揭示三中全会背后党和国家战略布局的变迁。例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将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提出了全面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这一决策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也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接着,王院长详细介绍了党史上历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成果,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策,这两次全会的召开为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动力。王院长指出,三中全会不仅仅是党内部的政治会议,它的决策往往具有跨时代的深远影响,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变革。
在党课的后半部分,王院长特别强调了近期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阐述了这一全会的历史性意义和深远影响。他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王院长深入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强调这不仅是经济层面的现代化,更是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现代化,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王院长结合新时代的国内外环境,指出,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变局中,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党和国家的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科技创新和文化自信,这些举措不仅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战略的精确规划。王院长表示,新时代的党员要积极参与到这些伟大事业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党课最后,王院长号召全体党员要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本次党课内容丰富,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进一步增强了全体研究生的党性修养和历史使命感,为大家在新时代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积极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
Copyright © 版权所有:华北理工大学理学院
办公地点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唐山湾生态城渤海大道21号华北理工大学A区3号楼